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 站群 今天是:

攀枝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东区“稳就业”工作面临“四大”挑战

来源:东区人社局     发布时间:2019-08-07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2019年,东区通过完善预警、精准帮扶、加强培训,整体就业形势稳定。截止二季度,新增就业3079人,再就业161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5%。下半年稳就业工作仍然面临较大挑战。

1)待业基数大、劳动技能参差不齐。东区城镇人口35万人,占总人口数97%;城镇人口基数占全市60%以上。辖区攀钢、十九冶等中央、市属重点企业因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在企业去产能、环保整治过程中分流安置职工数量急剧增加。东区作为主城区,承担了全市去产能下岗分流职工安置的主要工作,近17万的劳动力转移,接近于全区一半人口,给辖区就业安置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前,辖区实有登记失业人员3420人,其中困难人员占比28.63,女性占比78.16%。这部分群体因性别劣势、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不高、技能单一等原因,难以实现再就业。

(2)就业创业观念陈旧。一是部分就业困难人员依然存在就业观念落后,对就业期望值较高,碍于面子等原因,不愿到基层公益性岗位上从事服务工作,一直处于急需就业状态但又不主动就业。二是部分就业困难人员政府给予发放失业保险和纳入低保的政策性帮助,但这种措施只能解决暂时性的问题,解决失业人员的一时之需,但是享受这类政策的就业困难人员会为享受低保等政策而选择不就业。三是部分就业困难人员家庭因需要照顾老人或者小孩,不方便外出务工,但因创业观念陈旧不愿意接受在家创业做电商。

(3)就业创业政策落实滞后。一是由于就业创业政策覆盖面扩大、产业结构调整享受政策人员急剧增加、补贴资金逐年提高等原因导致目前就业创业资金缺口较大。在引导就业和鼓励创业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一些自主就业、创业难以得到有效扶持,降低了劳动力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二是在执行省、市相关就业创业政策文件的同时要面临社会群体的各种实际情况和困难。部分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部分群众因不在享受政策的范围内而集中到了基层经办机构,激化了社区的矛盾,综合维稳等因素,暂时延缓政策的执行。三是考虑到专项资金各种安全因素,相关部分补贴都是按照辖区属地管理的原则,由社区受理街办初步审核经办机构审核的程序进行申报。申报流程繁复,时间周期较长。同时,因各类专项政策补贴及工作都没有配套基本的工作经费,尤其是社保补贴和个人培训补贴的申报,都是由基层受理经办机构自行承担办公费用,导致基层受理经办机构因经费压力工作滞缓。

(4)产业发展结构不均衡。供给侧改革使得全区三次产业从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其中,第二产业从业占比由95.47%降至42.85%,第三产业从业占比由3.45%增至55.9%。短时间内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跟不上其需带动就业的速度,能够实现再就业的人群多为有一定知识文化水平的中青年,但是更多结构性失业的人员无法顺利再就业。三产发展缓慢,经济下行对就业拉动作用降低,制约了就业的增长,创业工种范围较窄,一致性较强,多为服务业,技术含量不高。

为此,建议:

(1)就业创业资金使用方面:将就业创业配套资金按照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用人单位社保补贴(含公益性岗位)、公益性岗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等项目类别划分为专项资金,年初预算时将各补贴项目所需金额划拨于专用账户,只得用于该项目支出。以减少资金的过度弹性使用,以确保职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就业创业补贴等能够有充足的资金开展工作。

2)就业创业政策落实方面:突出基层导向和用人导向,实施三年百万青年见习计划,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攀西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强创业培训,加大创业担保贷款的支持力度,实施创业补贴政策,推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创业孵化基地向毕业生开放,提供咨询辅导、项目孵化、场地支持等一揽子创业服务。

3)继续开发公益性岗位方面:针对因年龄大、文化素质低、残疾等原因不能实行市场就业的困难人员,政府在保留原有的劳动保障协理员、农村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社会治安协管、乡村道路维护等公益性岗位的同时,开辟更多种类的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并提高此类公益性岗位的岗位补贴。鼓励企业、社区兴办就业实体,开发社会公共服务、社区服务、社区管理等就业岗位,对职工低收入安置了下岗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的单位给予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