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 站群 今天是:

攀枝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数据

2017年攀枝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规划财务科     发布时间:2018-09-28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2017年,全市人社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人社厅的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钒钛、阳光”两篇文章和全面建设群众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抓重点、促改革、补短板、惠民生、防风险,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新成绩,为攀枝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一、劳动就业

  主动适应攀枝花产业升级,城市转型需要,妥善解决经济下行压力增加与劳动者就业创业的关系,用好、用活、用足就业促进政策,引导城乡劳动者尤其是重点群体实现充分就业。

  2017年,全市社会从业人员数64.62万人。其中,第一产业21.06万人,增加0.34万人;第二产业19.2万人,减少0.46万人;第三产业24.36万人,减少0.28万人。

  2017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8071人,比上年增加656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178人,比上年增加253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428人,比上年减少23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1786人,比上年减少374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0%,比上年减少0.01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10.9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10.98万人,其中省内转移9.03万人;省外输出1.95万人,全年实现劳务收入13.9亿元。

  2017年,累计促进257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比上年增加5人;从省级高校毕业生创业补贴和专项资金中发放创业补贴257万元。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83个,比上年减少2个。全年有276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着力做好藏区“9+3”学生就业促进工作。2014级藏区“9+3”学生初次就业率达到 100%,超过目标任务5个百分点。

  2017年,组织5087人参加创业培训。新增小额担保贷款4374万元,其中:个人创业担保贷款336笔,金额3100万元;团市委SYE项目33笔,金额242万元;小额借款6笔,金额12万;企业贷款6笔,金额1020万元,直接扶持创业者381人,带动(吸纳)1333人就业。全年促进农民工回乡创业2906人,创办企业43户。全年市人才中心为23603名城乡各类求职人员办理求职登记。

  2017年,争取中央财政就业创业补助资金6255万元,省级财政就业创业补助资金1157万元。

  二、收入分配

  坚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与建立绩效工资制度同步推进,不断加强企业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

  2017年攀枝花市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61005元,比上年增加5496元,增长9.9%。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75206元,比上年增加8594元,增长12.9%,其中: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76879元,比上年增加8727元,增长12.8%。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90591元,增长12.5%,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4655元,下降0.7%,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38396元,增长7.8%。

  分行业门类看,农、林、牧、渔业36106元,增长5.4%;采矿业48913元,增长13.2%;制造业56708元,增长14.9%;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24529元,下降1.1%;建筑业58004元,增长3.2%;批发和零售业42138元,增长6.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5099元,增长10.1%;住宿和餐饮业34292元,增长1.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50745元,下降8.7%;金融业93160元,增长8%;房地产业39444元,增长7.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6451元,增长0.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66716元,增长13.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55313元,增长11.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它服务业31728元,下降2.5%;教育业91792元,增长12.7%;卫生和社会工作96060元,增长8.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58521元,下降3.2%;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99652元,增长15.7%。

  2017年没有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根据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发布四川省2017年企业工资指导线的通知》(川人社办发〔2017〕3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发布了攀枝花市2017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基准线为7.5%,上线(预警线)为12%,下线为3%。

  三、社会保险

  稳步推进社会保险从制度的全覆盖向法定人群全覆盖,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全年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达到919276万元,其中,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征收498723元。

  (一)养老保险

  继续全面推进养老保险城乡统筹,进一步完善城乡养老保险转移衔接,启动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市全年参加城乡基本养老保险总人数已达742167人,比上年末增加16080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439281人,增加6517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248374人,增加8549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人员54512人,增加1014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中,参保在职人员264318人(含灵活就业人员129164人),增加2935人;参保退休人数 174963人,增加 3582人;参保女性244582人(其中在职141766人,退休102816人)人,增加16908人(其中在职增加6158人,退休增加10750人)人;参保农民工80371人,增加8514人;年末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覆盖面96.38%,比上年下降0.42个百分点。全市全年共有161691人参保企业退休人员领取了养老金,比上年减少 3445 人;全年月人均领取水平达到 2839元,比上年增加 111.62元,增长 4.09%。有 72535人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比上年增加682人;月人均基本养老金85.65元。

  全市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693433.89万元,比上年增加142293.62万元。其中征缴收入298568.89万元,增加77061.62万元;上级转移收入394865万元,增加65232万元。养老保险费当期征缴率84.59%,比上年增加1.89个百分点。全年基金总支出 674064万元,比上年增加102764万元,其中发放企业养老金580532.4万元,增加36994.45万元。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48884万元。

  全市全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2255万元,比上年增加690.45万元。其中个人缴费收入2866.13万元,比上年增加 33.95万元;上级财政转移支付7922.78万元;地方各级财政补贴889.55万元。基金总支出8363万元,比上年增加369.85万元,其中支付养老金8113万元,比上年增加492.39万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30100万元。

  (二)医疗保险

  全面开展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工作,推进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省级平台建设,加快推动城乡医保制度整合。2017年末全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达681691 人,比上年末减少734人,参保覆盖率95.5%;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397781人(不含当期农民工参保48994人),增加2088人,增长0.53%,参保覆盖率98 %;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34916人,减少2822人,降幅为1%,参保覆盖率93 %;农民工 48994 人。参加职工医保中,女性 121794人,增加2615 人;退休人员159675人,增加1515人;私营企业 41685 人,增加105人。年末参加补充医疗保险 444687人,增加 1600人。

  全年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人数397781人(不含当期农民工参保48994人),增加2088人,增长0.53%;享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待遇人数234916人,减少2822人,降幅为1%。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封顶线达到50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封顶线达到 40万元。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为 86 %、75%。

  全市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146564万元,比上年增加7190万元。其中征缴收入128259万元,减少9532万元;统筹基金收入60411万元,同比减少13480万元。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支出127892万元,比上年减少1564万元,其中统筹基金支出60364万元,减少10412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年末累计结存106879万元,其中统账结合统筹基金累计结存3853万元。

  全市全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21370万元,比上年增加6839万元。其中个人缴费收入10314万元,中央财政补贴7498万元,其余地方财政补贴2960万元。城镇居民医保人均政府补助水平450元,比上年增加30元。全年基金总支出18566万元,比上年增加874万元。基金年末累计结存12213万元。

  (三)失业保险

  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含失地农民)172979人,比上年末减少22342人,其中农民工24590人,增加629人。

   及时调整失业保险金标准,全市全年共为2.4万名城镇失业人员提供了失业保障,月人均领取失业金水平1104元,比上年增加138元,增长14.3%。有296名失地无业农民被纳入失业保险范围并领取失业保险金。

  (四)工伤保险

  大力推进建筑施工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工作,落实工伤保险费率调整政策,及时调整工伤保险定期待遇。年末全市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09500人,比上年末减少 13人,其中女性65366人,高风险企业91958人。全年有7031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全市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总收入20697.99万元,比上年增加3247.3万元。其中征缴收入15616.97万元,增加359.79万元,当期征缴率84.67%。全年基金总支出16699.98万元,比上年减少2766.02万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6654.66万元。

  (五)生育保险

  协同推进生育保险工作,督促落实生育保险费率下调政策。年末全市参加生育保险人数 211705人,其中女性68508人;农民工20317人,增加了63人;私营企业38034人。全年有7039人次享受生育保险待遇,比上年增加299人次。

  全市全年生育保险基金总收入5365.51万元,比上年增加1044.82万元。其中,征缴收入4438.66万元,增加165.15万元,当期征缴率 98.85%。全年基金总支出4933.86万元,比上年增加 1582.86万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11569.89万元。

  (六)社会保险基金监管

  扎实开展专项检查,运用监管软件,不断规范经办内控,认真整改问题,着力防范基金安全风险。开展了养老保险重点指标核查、医保基金支付的专项检查,核查重复领取709人,疑似死亡领取 2161 人。清退重复领取待遇79.25万元,追回死亡冒领社保待遇 29.92万元;收回违规医疗费用326.35万元;推进网上监管工作,收回累计追缴多领社保待遇 32.41万元;加大稽核力度,收回参保单位少缴社保费564.7万元,收回医保违规基金70万元。

  四、人才队伍建设

  深入实施《攀枝花市“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和《攀枝花市“十三五”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第十批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第八批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选拔工作,在教育、卫生、农业、工程、文化艺术、社会科学、技能等行业和领域选拔市级专家200人;在重点行业和领域确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对象135人,组织470名高层次人才结对培养598名基层中青年骨干人才;成功举办太阳能利用与产业化发展高研班,培训我省太阳能行业领域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87人;建立省级专家服务基地2个、市级专家服务示范基地13个,执行“专家下基层行动”智力需求项目17个,全年组织200余名专家深入基层和农村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直接培训基层和农村技术人才3000余人次;新增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全年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7人;全年推荐评审、确认高级职称747人,评审、确认、初定中级职称590人,通过考试取得专业技术资格、执(职)业资格共1750人。2017年,通过公开考试招聘、直接考核招聘等方式,全市共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高层次人才131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5名,硕士研究生116名,按照《攀枝花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稳定培养办法》规定,完成1-5批高层次人才2016年在岗情况确认,并函商财政兑现698名高层次人才优惠待遇1300余万元。完成第六批高层次人才审核、认定工作,认定第六批高层次人才187名,函商财政兑现优惠待遇360余万元。审核5名博士和正高职称高层次人才子女择校申请,全面落实高层次人才各项优惠政策,稳定激励高层次人才在攀干事创业;按照“精干、高效、实用”的原则,在钒钛、康养、农业等重点特色领域和社会事业领域聘请20名政府顾问专家,借脑助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强化国外智力引进工作,按需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国(境)外人才,实施聘请外国专家项目5项,聘请高层次外国专家10人共计10人次;全年示范推广引智成果1项。

  以高技能人才建设为重点,着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项目,全年新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6个;新增高技能人才1757人,其中技师167人、高级技师86人。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进一步健全职业培训体系,截止2017年底,全市共有技工院校3所,其中高级技工学校2所、技师学院1所,有在校学生3991余人;另有民办职业培训机构 21家,年培训能力3.423万人。组织开展技师培训项目、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项目、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项目、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项目等专项培训行动,全年就业技能培训9925人,其中品牌培训1250人;共培训农村劳动者6536人;创业培训3598人。全年为1.985万余名城乡劳动者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有1.734人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

  五、人事管理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不断提升公务员招考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全年共招录公务员268人。2017年全市事业单位公开考试招聘工作人员292人;全市事业单位公开考核招聘工作人员611人。认真做好军转安置工作,圆满完成15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8人计划安置,7人自主择业)。全年组织人事考试26项,参考人数达1.96万人次,参考科次4.55万次。

  继续深化基层公务员招录制度改革,定向从优秀村干部、优秀工人农民和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考录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8人。县区、乡镇机关面向社会公开考录公务员(参公人员)90名。全面落实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

  六、劳动关系与劳动者权益维护

  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实施,推动三方机制向基层延伸,扩大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覆盖面。全市全部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6%以上,企业集体合同覆盖率96%以上。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全面推进“两网化”管理,推进欠薪治理责权统一,落实主体责任,坚持欠薪问题常态长效治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16〕1 号)文件精神,从源头上遏制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发生。2017年在全市范围内认真组织开展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专项检查、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等专项检查。全年共主动监察用人单位2398户。审查用人单位报送书面材料154户;参与处理突发事件44件,涉及劳动者人数1991人;追发劳动者工资待遇16718.3181万元,涉及劳动者17928人;接到劳动者投诉149件,举报0件,协调处理案件数163件,立案157件,结案151件,结案率100%;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下达责令改正指令书54份,行政处理11户,行政处罚1户,涉及处罚金额1.9万元,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16件;接待群众来访1050批次,2517人次;督促11户用人单位为116名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129.67万元;督促5户用人单位为124名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自2014年3月启动了裁决文书“上网”工作,通过将裁决书实时公布在门户网站,方便当事人(群众)及时查阅并了解案件办理结果,同时接受社会各界对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监督,充分体现仲裁的公平性,不断提升仲裁的权威性,切实做到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树公信,让群众在每一个仲裁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截止2017年12月底,共计“晒出”裁决书225份,点击浏览量突破22万人次,不仅方便群众以案学法,让群众更加了解、理解、支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同时也为全市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提供指导,还为“互联网+仲裁”奠定了基础。

  2017年,全市接待来访群众15647(次),处理劳动争议3830件,涉及劳动者5795人,涉及标的7616.33万元。其中,案前调解2512件,案前调解率65.6%。立案受理1318件,当期审结1316件,结案率99.8%,其中调解结案571件,裁决结案734件,撤诉11件。

  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治建设

  2017年全年共接到行政复议申请1件;行政复议案件结案决定维持率100%;发生行政应诉案件21件;行政应诉案件结果判决维持率100%。

  八、就业社保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为确保我市“金保工程”业务专网安全稳定运行,我中心对“金保工程”业务专网进行了升级改造,于2017年9月21日开始陆续启动金保网接入网点割接工作,以并入升级后的“金保工程”业务专网骨干网络。

  按照“互联网+人社”工作要求,2017年我市着力开发了“智慧人社”相关系统软件,切实做好攀枝花智慧人社微信公众号上线运行、完成社会保险网上办事大厅上线等相关工作。8月,启动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上办事大厅项目建设。首先会同社保、医保等业务单位,对纳入网上经办大厅的服务事项逐一进行网上业务经办流程的梳理和再造;二是确定合作方,完成了数字证书认定系统的建设;三是会同软件开发单位、业务部门进行了系统开发和安全测试。目前,单位或个人均可登录网上办事大厅,办理人员增减变动、工资申报、征缴计划查询、单位参保证明打印等13项单位业务和个人参保信息查询、个人参保凭证打印、无卡本地住院申请等25项个人业务。10月,“攀枝花智慧人社”微信公众号上线,经过接头开发、功能测试、系统联调等前期工作,目前已投入使用,市民可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办理业务及进行社保、医保等方面的查询。上线以来,已有581家单位和786名个人登录网上办事大厅办理业务。下一步,我们将在全市各医院、药店、办事窗口、银行网点等处展开网上办事大厅和微信公众号的集中宣传,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信息化成果带来的便利,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的目的。

  2017年我中心已完成超过112.69万张社会保障卡的发行任务;逐步将社会保障卡功能覆盖至人社全业务领域,包括身份认证、缴费、社会保险待遇发放、医保就医结算等功能。同时积极推动社会保障卡跨行业,将社会保障卡的功能逐步拓展至政府各类涉及民生的身份识别、待遇发放等领域,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卡作为全市第一大卡的作用,更好地为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支撑。

  截至12月底,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咨询服务热线12333话务总量达到1026260人次,人工服务478522人次,自动服务547738人次。2014年我市开通攀枝花12333官方微信,通过微信在线互动方式,及时回答群众所提出的政策咨询问题。攀枝花12333官方微信对群众的诉求处理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切实提高在线办理的时效和质量,不流于形式,让群众进一步了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的同时,也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咨询服务热线12333亲切、专业、优质的服务形象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