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创业惠民生 砥砺奋进新时代
来源:市就业创业促进中心 发布时间:2019-09-30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攀枝花市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新成就
(2019年9月)
70年风雨历程,70年砥砺奋进。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促进民生福祉摆在首要位置。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攀枝花市就业工作从无到有,从单一服务到多元化服务,从后续帮扶到事前预防,从促进实现就业到创业带动就业,从手工纸质经办到全程信息化办理,从市县两级经办到全市四级联网服务,就业创业工作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大力实施就业促进民生工程,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开展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统筹做好失业保险各项工作。全市就业总量持续增长,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政策与就业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十三五”以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累计7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累计2.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累计0.5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就业促进民生工程各项目标任务均超额完成。全市使用就业创业补助资金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共审核、兑现各项补贴资金3.2亿元,惠及城乡劳动者11万人次。失业保险待遇支出5.9亿元,惠及失业人员8万余人。总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约3亿元,审核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约1000万元,直接扶持创业者4000余人,带动就业2万余人次。
——我市被授予“国家级先进创业型城市”称号
我市着力完善政策、加大宣传、健全机制、提升服务,组织协调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创业型城市创建。历经前后四年的努力,2012年7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授予攀枝花“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称号,创业工作被推向更高的新起点。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总要求,推动“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着力构建创业带动就业长效机制。主动适应不断涌现的新经济、新业态,推进创业理念、创业方式不断更新,打造创业孵化交流、创业公共服务、创业融资担保、创业培训指导“四个平台”,重点服务大学生、科技人员、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创新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引入北京专业创业服务运营团队,率先在全省建成市一级综合性创业服务中心。建成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园3个,市级创业孵化园5个,区县孵化交流平台15个。“焊世界”“老高山”团队分别获得第一届、第二届“中国创翼”大赛全国总决赛金翼奖,为我省争得荣誉。攀枝花学院荣获“全国首届大学生移动互联网创业大赛”团体总冠军。成功举办第二届“天府杯”创业大赛省级分组决赛,我市推荐的合美壹家幸福社区项目和生态种养殖循环农业项目分别获得创业创富组和大学生创业组全省十强。通过共同努力,全市创业带动就业效果初步显现,全民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参与创业的氛围日渐浓厚,城乡劳动者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不断提升,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初步显现,“创业攀枝花”之路越走越宽。
——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失业预警试点城市
2012年1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关于开展失业预警试点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2〕86号),确定攀枝花市为全国4省5市失业预警试点之一。我市是其中仅有的3个地级市之一,也是唯一的西部资源城市。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目前已形成以岗位流失率、综合失业率等4个指标为预警指标,GDP、用电量等23个指标为分析指标的失业预警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通过多次筛选、比较,基本建立起符合攀枝花实际情况的预警分析模型,实现对未来3个季度失业状况的初步预测,且预测趋势均与实际基本吻合,为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失业风险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同时,根据预警模型编制失业应急预案,以及时应对预警区间内可能发生的规模性失业。我市失业预警工作多次在全国专项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试点进展情况得到了人社部的充分肯定。
——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逐步建立
我市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就业的总体目标,按照创建人社满意服务体系“一号工程”的新要求,全面推进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在机构、场地基本到位的基础上,着力在人员、经费、工作、制度四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协理员队伍建设的通知》(攀人社发〔2014〕334号),明确劳动保障协理员岗位职责、提高工资待遇,稳定了职工队伍;二是不断加大经费投入用于扶持公共就业,5年来共拨付基层平台各项经费354.5万元;三是将就业失业登记、职业培训、担保贷款申请、各项补贴申报、失业保险待遇申领等17项主要服务项目延伸到基层平台办理,基本解决了就业工作“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四是通过再造业务办理流程、简化办事手续、规范工作内容、强化制度管理,不断提高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水平,为城乡劳动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就业创业服务。目前,全市已按标准建立区(县)服务平台5个,乡镇(街道)、村(社区)服务站203个,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构架已初步形成。
——就业创业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
我市全面推广使用省就业创业服务信息系统V2.0版,简化业务材料、精简流程、统一服务标准,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提高服务效率,真正实现便捷服务最大化。灵活运用新媒体,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多元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线上,市民登录网上办事大厅,即可实现就业服务信息查询、政策咨询及各项业务办理等服务,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轻松办理、享有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线下,办事群众可在四级服务平台中任一服务网点办理相关业务,实现“全市通办、全网通办”。同时,积极办好攀枝花公共招聘网和市县两级就业微信公众号。招聘网服务就业,实时发布本地求职招聘信息,并实现全省、全国信息联网。就业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招聘信息,方便广大求职者随时随地找工作。另外,随着农村劳动力登记入库工作的完成,我市已建立起包含93万人在内的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数据库,为就业精准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初步形成
我市大力实施就业促进民生工程,重点抓好就业重点群体和城镇低收入群体的就业援助工作,着力打造长效机制。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通过就业援助“七步骤”工作流程,开展“五送”活动,实施“一对一”服务,对家庭困难的高校毕业生、低收入群体、零就业家庭、下岗带来家庭困难户分类开展就业援助工作。大力开发劳动保障协理、社区治安、托老托幼、保洁保绿、水电维护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就业困难群体。在“千人就业援助活动”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四级就业援助体系,开展了“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一系列专项活动,有效促进了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再就业。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使用、管理中重点环节的监督管理,基本建立就业专项资金风险防控体系,为进一步全面掌握资金使用情况,确保资金安全、规范运行提供保障。“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开展就业援助15万余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3000余个(含农村公益性岗位1200余个),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000余人。
——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取得实效
我市从提高职业培训实用性、实效性、针对性三个方面下功夫。积极推广和使用职业培训实名制操作系统,从开班申报到申领补贴,实现了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确保了各项培训真实、有效,保证了培训补贴资金的安全使用。在全省率先实施创业培训的远程监控、过程视频或录像的全程监控,确保了培训质量。探索培训成效评估机制,强化培训师资提高,实施就业培训规范管理,加快创业实训基地建设,实施全省网络创业培训试点,培训后劳动者成功开办网店率达50%以上,有效提高了全市职业培训水平,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进一步增强。“十三五”以来全市共组织开展各类培训10万人次,培训合格率达90%以上。我市选手蝉联第43届、44届、45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冠军,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攀枝花学院刘鑫春老师在第一届全国创业培训讲师大赛总决赛中获得个人综合能力优胜奖,在第二届大赛省级决赛中荣获个人综合能力竞赛特等奖。攀枝花技师学院的李奕静、赵婷、陆健团队作品荣获第二届全国创业培训讲师大赛课程设计三等奖。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就业质量,顺应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情况下对就业工作的新要求,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坚定信心、深化改革,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